志愿者|第001期培训——“走进瑞田”活动回顾


瑞田公益基金会是如何成立的?


这群年轻人,为什么要选择做公益呢?


除了养老院活动,瑞田公益基金会还做什么?




相信一直关注瑞田公益基金会的粉丝们,对有些问题也不清楚吧。为了让志愿者们了解瑞田,更好地参加公益活动,我们举办了第001期志愿者培训。7月7日,11位志愿者来到瑞田公益基金会所在地,学习公益知识,分享公益心得。


开场小游戏


开场一个“我是谁”的小游戏,大家互相猜测自己身后标签的名字,让大家熟悉了彼此。




01
基金会都在做什么



“以前只知道有每周去养老院的活动,原来基金会还有这么多内容啊。”


首先,基金会的秘书长韩旭辉给大家做了基金会的发展介绍。“其实在基金会成立之前,我们就已经开始做公益了。”比如,保护黑土地行动、各类公益讲座、助学助困等等。



“2016年12月15日,我们获得了期待已久的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,从此我们由一个草根转型为一支公益‘正规军’。”基金会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涉及关爱老人、助困、助学等,希望通过这些活动,传递社会正能量,让更多的人可以安顿身心。


基金会理事段倩倩说,基金会的孝慈活动传承了“孝”的精神,这也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。教育便是如此,给予人们德行上的教化,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别人。


02
行者的初心


公益行业对于多数人来说,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行业。为什么这群年轻人选择了这个行业呢?我们来听听基金会的员工是怎么说的吧!


“抚摸长者手 感念父母恩”的项目负责人李高涛分享了自己的公益之路。小李今年26岁,原来在某大型企业有一份稳定而安适的工作,但是他觉得人生的价值不止于此。小李的长辈乐于助人,在这种家风熏陶下长大的他,希望能为社会多做一点实事。工作一年后,他辞去原本的工作,投身公益。




小李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了标题文章《老龄化加速,我们准备好了吗?》,又对“抚摸长者手 感念父母恩”提出了未来的展望,希望和志愿者们一起把活动做得更有意义,切实为社会老龄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。


基金会员工黄晨也做了分享。黄晨在大学学的是金融学专业,相比毕业以后进银行和钱打交道,他更喜欢人文学科,更希望心贴心地为更多的人做一些事情。他说,当他每次外出参加公益行业培训和学习,他都感到这个行业的未来会有无尽的希望,每当这时候他便充满了干劲。


03
文化的传承


朱萌萌、成楠都是基金会的志愿者,她们十分认可瑞田的理念,一直以来都以各种形式支持基金会的各项工作。


朱萌萌毕业之后,进行过一段时间的传统文化学习,虽然工作不久,可她也有一颗去做“真正的教育”的真心。她希望在工作中磨砺自己,将来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,做有益于更多人的事情。



成楠一直很关注社会新闻,她发现如今的校园出现了很多乱象,比如攀比、欺凌,孩子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天真、无忧无虑地学习。而这些现象的出现,是教育的缺失,她也想通过教育,让更多的孩子成为善良、正直的人。


04
爱心撒八方


通过“抚摸长者手 感念父母恩”孝慈活动,我们结识了不少的社会爱心人士,他们也分享了自己参加公益活动的心得。



毕业于北京社会管理学院的吴志远,结合自己在养老院的工作经历,给我们讲述了痴呆老人的生活状态,希望我们能够关心这个群体。




杨艳荣参加“抚摸长者手,感念父母恩”活动有13次,也算是活动的铁杆粉丝了。不过,坚持公益也并非易事,比如说会占用周末的休息时间,参加过几次之后,她也有过动摇,可是后来她想明白了,要把公益作为一种信念,一种深入到价值观里面的信念。“参加志愿活动这么长时间,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了。”可能心里多了爱,身体自然也就会变得更有活力。



北京科技大学的志愿者史卓楠同学,觉得做公益对自己来说既是一种提升,又是一种放松。“每当自己感觉到累,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,就去做做志愿服务,为别人服务的时候,就不再去想自己了,结束之后回到宿舍睡一觉,第二天醒来心情就会好很多。”他在大学也组织不少的志愿活动,他说:“应该把公益作为一种责任,扛在肩上。”



   结语   



最后,瑞田公益基金会的宫平教授做了总结发言,她希望基金会能够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收获更多,更加快乐。



3个小时的志愿者活动很快就结束了,有的志愿者还意犹未尽,留下来和我们讨论。瑞田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,这还是第一次与志愿者们如此近距离地交流。我们希望志愿者培训能架起沟通的桥梁,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,让基金会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,成为公益人的乐土。


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瑞田公益基金会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